共计 3161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8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任职于地方政府的社会福祉部门、认真却胆小的佐佐木守(北村匠海 饰),某天同僚宫田(伊藤万理华 饰)找他讨论:同事高野(每熊克哉 饰)疑似掌握负责的单亲妈妈个案爱美(河合优实 饰)的弱点,进而要胁、提出不正当的肉体要求。
为查明真相,佐佐木和宫田亲自登门拜访爱美。没想到登门后竟牵扯出更多复杂人物:黑暗势力的金本(洼田正孝 饰)、爱美的朋友莉华(箭内梦菜 饰)、金本的手下山田(竹原和生 饰),以及丧夫后与儿子相依为命而陷入困境的佳澄(木南晴夏 饰),将佐佐木卷入黑暗如恶梦般的夏天……
*以下有大量电影剧情,请自行斟酌是否继续阅读
电影预告 :
改编自同名原着,规划三年才开拍
由北村匠海主演的电影《糟糕的夏天》,改编染井为人的自同名小说,这不只是染井为人的处女作,还拿下第 37 届横沟正史推理大奖的优秀奖作品。
导演城定秀夫坦言,2021 年收到邀约时仅先阅读了原作大纲,对于自己能否驾驭如此具有社会派色彩的作品心存疑虑,毕竟他更擅长描绘令人莞尔的人间百态。但读完原作后,认为或许能朝那个方向呈现而答应。在与制片讨论编剧人选时,城定导演认为编剧向井康介擅长将人性的缺陷描写得极具魅力,因此力邀向井康介进行改编。
从收到邀约到正式开拍,整个团队花费了三年时间进行规划与筹备。由于小说结局并非正面积极,制片方起初希望电影改编能增添更多救赎元素, 然而,城定导演觉得改成快乐结局会损及原作魅力,但他同时也担心观众观影后会感到不适,这种分寸的拿捏让导演颇为苦恼。此外,选角过程也需要团队成员聚首逐一讨论确认,因此同样耗费了相当长的时间。
原作电影比一比
电影更动一些人设细节,更加聚焦在角色的内心,以下列举几个主要差异。
1. 佐佐木崩坏的原因
原着:佐佐木因为药物成瘾而堕落
电影:佐佐木因爱美的欺骗背叛而崩坏
阅读原着时,读者如我感觉到的是,佐佐木在碰到药物的瞬间就毁了,这种药物漤用的社会问题是外力袭来的冲击。
而在电影中,佐佐木发现爱美被金本利用,背叛的感觉让他扭曲,逐步侵蚀内心,是种内部崩塌连锁反应至日常一切都崩坏。
2. 最后多人冲突的场面
原着:佐佐木精神错乱刺伤莉华
电影:爱美刺伤殴打佐佐木的莉华
原着中的佐佐木在最后因药物而精神混乱,失去理智而刺向莉华,表示佐佐木已经彻底崩坏。
电影改编让爱美是出于保护佐佐木,又或是想保护曾有过的安稳,而动手。
相较于原着最后这段视角聚焦在佐佐木的崩溃,电影则是放在爱美上,看她如何行动、做出选择、试图改变,电影也较原着待主角多些温柔,没让他完全丧失人性。
原着:最后乱斗的场景全发生在室内
电影:乱斗的场警从室内移至滂沱大雨的室外
饰演金田的洼田正孝在台北电影节影人场次中分享,片中最后一场室外大乱斗的戏份是原着小说所没有的。在小说中,最终的打斗场面全都发生在狭小的公寓内,但城定导演认为若完全按照原着仅在室内拍摄未免太过可惜,因此决定将镜头延伸至户外场景。但因建物外原是停车场的石子地,怕演员拍戏时受伤,还挖土来铺填,所以最后大家都泥泞不堪。

3. 古川佳澄母子的结局
原着:由警察告知古川佳澄母子自杀离世
电影:古川佳澄母子自杀未遂,片尾主角的身后有两人逛街的身影
原着透过警方告知死讯的桥段,警察的询问仅是公事公办地厘清佳澄是否确实因忧郁症而轻生,更加凸显了制度化的冷漠,这正是作者欲批判的社会现象。然而电影版本则透过微笑的母子画面,朦胧地勾勒出重新开始的可能性,为观众带来一丝希望的曙光。
4. 最后结局
原着:佐佐木完全堕落,成为领着补助津贴的个案
电影:佐佐木变成清洁工,回到家说喊着“我回来了”。住家阳台上晾着一把小孩的伞,暗示着家中有人,而且与小孩同住,等他回家。
原着最后一章描述佐佐木颓丧的生活状态,门外还有个案管理师敲门询问他是否找到工作,这个情节呼应了开头他对个案说教的桥段,充满了屈辱与嘲讽的意味。然而电影改编后呈现的却是崭新的日常生活,传递出正面积极的讯息。

除了上述四点改编外,还有些设定细节的更动,比如说,原着中佐佐木手上其实不只一个案,但电影则聚焦在山田这个个案上。另外,关于爱美的描写也有许多不同,例如:
- 佐佐木和爱美第一次的肢体接触,原着是爱美直接抱住佐佐木,电影则是牵手。
- 原着对爱美的内心有较多描写,较能理解爱美对佐佐木的想法。
- 关于爱美对美空的态度,电影虽不耐烦,但动手脚的部分不多,感觉只是没有耐心,但仍感受得到母爱;而原着则是爱美因为不知该如何去爱,而对小孩动手动脚,较感受不到母爱。
观影心得
面对制度漏洞的人性
在这部探讨社福制度漏洞的作品框架下,我个人更倾向于电影改编后将焦点转向,探讨面对制度缺陷时所展现的人性。任何制度都不可能尽善尽美,通常建立在相互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之上,却难以避免有人因私欲而钻制度漏洞。然而,负责妥善分配税收的公务员在维护公信力的同时,自身的私欲同样面临严峻的考验。
我尤其喜欢最后的大乱斗,这不只是乱斗,也撕开义正严词的表面,揭露私欲。没有人是真正无私的善,你我心中都有欲望、都有一点恶,差别在能否约束这份私欲不触犯法律的边界。若无法控制,每个人释出的一点“恶”,堆积成如恶梦深渊的夏日。
夏日的闷热感
导演曾在专访中分享,拍摄时特别注重强调“夏日的闷热感”。透过画面构图、灯光加强对比、提高音压等,营造夏日的烦躁、压抑、不耐,在大银幕上更具压迫,也更能感受到那股湿闷难耐。另外,配乐适时增加张力,对比最后的暴风雨,几个重拍的配乐就像是暴风雨前的倒数。

演员表现精采
演员们的表现也很精彩。胆小气弱和内心崩塌后的无神,主演的北村匠海精准诠释这两者间的不同。抖脚大爆发的崩溃和最后玉石俱焚的狂乱,眼神也有些微不同却也能自然流转,且崩溃和狂乱的情绪都不会给观众太过用力的感觉,因此更有带入感,观影过程十分痛快。
而河合优实面对质问时脱口而出的那句“わかんねぇよ”,其表情和语调令人印象深刻,仿佛一个不懂爱为何物的人,既搞不清楚自己是否动了真情,又被他人操控而无法明辨是非,只能以这句话来掩饰内心的手足无措。我推测爱美这个角色的人生从未被好好珍惜过,因此当她需要找人商量时,也不知该如何寻找值得信赖的倾诉对象,只能找到莉华这样的人商量,于是一步步做出错误选择,最终沦落至此。
洼田正孝饰演的金田展现出邪恶却极具霸气的形象,时而似乎在为他人着想,下一秒却又暴怒如雷,这种捉摸不定的个性令观众不寒而栗。然而,洼田正孝在台北电影节中分享,他并不认为金田是个纯然的恶人,这个角色有着属于自己的正义标准。洼田的诠释方式也并非刻意使坏,在他看来,金田只是希望对方能够认真聆听自己的话语罢了。
属于个人的正义
原着作者染井为人在书中的后记写到:
“每个人都是为了眼前的星星之火而苦恼。他们都陷入泥淖、挥舞四肢挣扎,最后做出极端的选择。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或许愚蠢可笑,但本人却是再认真也不过。他们的行为无论再怎麽错,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与正义。”
就真的如洼田正孝对这部作品的理解,这些角色包含金田在内,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理论与正义,他们只是在贯彻自己的正义,而观众如我们就是在一旁观看这些人的人生故事。如染井为人所说:
“人生这个故事的主角始终是自己,即使身负重担也无法找人替换。这点可谓真正的悲剧,同时亦是喜剧。”
综合以上观点,或许将此作品交由城定导演执导确实是个明智的决定。城定导演得以发挥其擅长描绘令人莞尔的人间百态之特色,在主角坠入深渊的悲剧人生中巧妙安排一场既滑稽又残酷的大乱斗,呈现出悲喜交加的复杂情感。同时,他在忠于原着精神与救赎希望之间取得巧妙平衡,既保留了原作的深刻力道,又为绝望中的角色点亮一丝光明。整体而言,《糟糕的夏天》是一部成功融合社会写实与娱乐性的改编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