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计 1655 个字符,预计需要花费 5 分钟才能阅读完成。
2025年可以说是“恐怖片重返荣耀”的一年,好莱坞推出多部原创惊悚作品,像是《罪人的谎言》、《复活她》,不仅题材新颖,也屡屡刷新观众的心理承受极限,更重要的是都取得亮眼票房。在这股恐怖潮流中,鬼才编导札克克瑞格(Zach Cregger)打造的原创惊悚悬疑电影《凶器》(Weapons),上映首周便获得影迷与影评一致好评,全球累积票房更突破约台币21亿元,成为今年该类型票房新高,也堪称影坛黑马之一。
故事从一个离奇事件展开,某天凌晨2点17分,没有任何征兆,17名学生同时冲出家门奔向黑暗,随即神秘失踪,音讯全无。本片由茱莉亚加纳(Julia Garner)、乔许布洛林(Josh Brolin)与王汉斌(Benedict Wong)领衔主演。
《凶器》不靠血腥场面或jump scare来吓唬观众,而是在氛围营造、符号运用与人性刻画上让人印象深刻,也透过层层视角叙事手法,拼凑出疯狂又诡谲的真相。
一个神秘谜团,不同切角展现故事不同面貌
故事从凌晨2点17分的神秘事件开场,甘迪老师(茱莉亚加纳饰)班上的所有孩子,除了唯一一名幸存者,全都消失无踪。故事并不是以线性叙事手法来一一揭晓,而是透过多个角色视角“分章节”拼接而成。
《凶器》有趣的地方在于,导演将每个章节设计成看似独立的小短片,每个视角既保留关键线索,又刻意隐藏部分真相,每次切换不同角色的视角,都像重新解构一次这个事件一样,迫使观众在脑中不断重构整个事件的全貌,这种叙事方式大大提升了故事张力与吸引力,也增加了故事的层次感。
为什么是凌晨2点17分?背后代表含义?

相信不少观众在看完《凶器》,心里绝对都会有个疑问:“2:17”的背后意义到底是什麽?以故事层面来看,凌晨2点17分,17名学生同时离家并消失于黑暗之中。另外,这个时间也出现于在片中饰演家长的乔许布洛林的梦境中。
电影上映不久后,“2:17”这数字被许多人拿出来讨论,有人认为与2022年美国众议院禁止突击步枪投票的217张赞成票有关,也有人认为在这个班上只有两个角色没有失踪,17个学生孩子消失,这部分可以解读成2:17的比例。
然而,答案最终于导演接受Far Out Magazine采访时正式揭晓,他指出,这部分是参考了经典恐怖片《捉鬼专门店》,虽然这数字被史丹利库柏力克(Stanley Kubrick)改编成电影后变为237,但其实217才是原着小说中丹尼看到鬼的房间号码,也是史蒂芬金(Stephen King)住在Stanley Hotel时的房号——这部分的确是有致敬经典恐怖片《捉鬼专门店》的成分。
悬疑成分拉高不少惊悚体验
近年来,恐怖与惊悚类型片已逐渐从单纯“吓观众”、打造恐怖经典icon人物,转向更重视叙事与氛围营造。今年的原创恐怖电影《罪人的谎言》、《复活她》、《凶器》都是很好的案例,它们不依赖过度血腥的场面或出奇不易的jump scare来吓人,而是透过深入的叙事手法,让观众在体验惊悚之馀,又能够在恐惧之中叠出别的情绪,其中最好的案例就是用恐怖片包装的母爱电影《复活她》,让人看了为之动容。
而《凶器》则是运用悬疑元素,将惊悚感拉到最高,尤其前半段用不同视角呈现事件面貌,线索其实并不多,因此观众多半只能自行“脑补”出更多不可名状的恐怖。这样的观影过程,也让观众的不安感层层加厚、加高,直到真相揭开后才一次爆发,形成某种深层又持续的心理压迫。
令人惊呼、超级生勐的结尾!
身为恐怖片迷,必须说《凶器》的结尾简直是全片最爽的瞬间。最后那颗突如其来、毫不留情的镜头,不只带来惊吓,更代表某种释放情绪的瞬间快感。在大银幕看这一幕时,可以说是有被那颗镜头的视觉震撼到,而且会让人同时感到惊喜、颤抖,但嘴角却忍不住上扬。
札克克瑞格在上一部作品《野蛮人》中,已展现出对于惊悚叙事的独到掌握,而《凶器》则进一步延伸了其个人风格与野心,也确实为这类型的电影又带来一次独特的叙事。相信不少喜爱惊悚恐怖片的影迷,已将札克克瑞格加入必看导演作品清单了吧。
# 恐怖片